华师大教授戴建业:我老婆一盒药五万一,要文人风骨有什么用?

发布日期:2025-01-22 23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大丈夫有所为,有所不为,这便是文人风骨。古往今来的历史中,很多人感慨武将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,但翻开历史的画卷,除了这些能征善战的武将之外,亦有许多文人颇有一番豪迈,即使他们没有矫健体魄,但深厚的精神道德理念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做人的底线,即使面对敌人的刀剑相逼,也丝毫不会露出怯意。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,文人风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奉为典范。

但到了今天,“文人风骨”这个词却逐渐有了诸多不合时宜的含义,有人常常用文人风骨来讽刺别人,认为他们腐朽,不思进取。读书之人,原本伟大高尚的职业,为什么在今天很多人眼里变得一文不值?是人心变了还是社会病了?文官不贪财,武将不惜死,必可征得天下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。说到底,文人风骨是做人的底线,只是在今天,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底线是什么。

展开剩余87%

近些年,随着网络快速化的发展,有着越来越多变现的渠道,很多人也加入了这场潮流之中,尽可能为自己谋利,而这其中也不乏有名的学者教授。之前,在网络之上大火的网红教授戴建业,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,但同时也有人质疑他这样的行为和捞金又有什么区别,作为一名传统的知识分子,他这样做并不是十分合适。一时之间,戴教授也曾陷入长久的舆论漩涡之中。

戴建业教授其人

如今的戴教授已经65岁了,他是中国恢复高考之后参加考试的第一届考生,当时他的高考成绩是289分,而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也只有270分。当时的高考填报志愿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差别,不知道分数,不知道高校的录取标准,完全靠着自己估计的分数再参考往年的录取标准,然后选择合适的学校与专业,但是当年的高考因为是恢复后的第一年,所以没有参考的标准,在没有很大把握的情况下,他最终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,就这样与北大失之交臂。

小时候的戴建业性格孤僻,不合群,老打架,不喜欢读书。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时代关系、父亲的历史问题,让他受到冲击,童年过得并不快乐。但好在有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母亲,让他能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思考问题。

1977年高考,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戴建业照理该选理科,“当时傻不拉几想当诗人”的念头让他选了文科,最终以超过录取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考进华中师范大学。在当时的时代下,文理之分还未如今天这样明显,很多人可以凭借着一腔热血选择自己的心仪的专业,戴建业也正是因为心中的执念选择了文学专业。

戴教授的走红

作为地地道道的湖北人,他有着一个很明显的缺陷,就是普通话并不是很好,这也让他的课堂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学生的喜欢。

1985年,刚刚当上老师的戴建业,第一堂课讲完之时,教室里静悄悄的,鸦雀无声,学生们并没有什么反应,又或者学生本身可能并没有听懂,但是当时的戴教授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。

在第二堂课时,学校的领导集体来参观他的讲课。原本的他还以为自己的讲课多么优秀,吸引了校领导的关注,但是没想到的是,下课之后,一位老师走过来对他说:

我们一句话都没听懂,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名堂。

听至此,他也才终于明白,原来自己第一堂课的讲授学生们可能是没有听懂才会那样没有反应,因此他下决心苦练普通话,但也许是骨子里的乡味太浓,让他在仍然有着浓重的湖北麻城口音。而且当年大火的《百家讲堂》,戴教授也是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而与它失之交臂,如果当年如愿登上的话,或许他早已成为文化名人,就和易中天等人一样。但好在,现在的网络化快速发展,让他也有了走红的途径。

随着短视频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在其中如鱼得水,获得了巨大的收益。而戴建业教授的走红也是因为短视频平台。原来之前在他上课之时,有学生将他上课的视频传到了抖音上,一天时间内就拿下来了2000多次的播放量。这也让他成为了校园里的名人,之后更是借着短视频平台的基础,让自己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。

戴建业讲课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高频词,加上湖北麻城普通话的“神助攻”,发酵出网红效果。对于自己的口音问题,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,“学生一开始听不懂,但听了两节课就能听懂了。但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,慢慢地有了口头禅,你听懂了没有?”而且在讲课过程中,戴教授常常会将古人和今天的社会相对比,尤其是不少与他相对比,有着很大的趣味性和现实性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,戴教授也深知今天年轻人的娱乐方式,所以在他的课件中,常常会出现一些表情包,让很多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再那么死板,也让更多人乐于接受。

所以,依靠着这些出众的特点,戴教授一时间成为了网上的红人,甚至还受到了人民日报的报道,让更多人对他更加了解。因为在传统的印象中,许多人觉着这些老教授要死板一些,但通过戴教授的风范,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的文人。而随着戴教授的走红,他也开始面临着一些非议。

另有隐情的戴教授

在一次讲座中,有人质疑带教授到处上节目、讲课、演讲捞钱,并且还说到:我们承认你的课程很好,但是你这样为了钱到处走穴,有一个文人学者的风骨和风范么?作为知识分子,更应该懂得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的道理吧?

听至此的戴教授,也颇为无奈地说到:我夫人得了肺癌,一盒抗癌药51000块钱,这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你们知道吗?很多人批评我到处赚钱没有文人风骨,可是如果丢了妻子,我要文人风骨做什么?

戴建业和妻子是经人介绍认识的。他是农家子弟,家庭本不富裕,而她则出生于城市干部家庭,两者有着很明显的差距,尤其是不同环境之下,不同理念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,可能真的是缘分使然。

当然,也因为对于理念认知的不同,所以刚开始的两个人也常常吵架,因为对事物理解的不同,两个人常常产生争执,而这样的一吵就持续了好几年。而他多次也想过结束这段婚姻,因为双方理念的不同,之后还会出现什么问题,谁也预知不到。

但好在妻子并非是无理取闹之人,日子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磨合的过程。当他某天深夜加班回家之时,看到厨房里温热的饭菜,此时的他也明白他的妻子此前也是一位城市姑娘,不嫌弃的嫁给了他这位农村小伙,自己还和她争吵,始数不该。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事业,磨合好了,日子便顺了。妻子特别贤惠,她保持家庭的安宁,让戴建业拥有一个读书的环境。

原本日子已经越来越好,两人也快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,但不幸的消息传来,他的妻子患上了癌症,他无法自欺欺人说人定胜天,但求尽人事,听天命。

那时候,他什么都不怕,唯独怕她死。

在妻子生命中最后的四年里,戴建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为妻子求医治病,在病床前悉心照料,事无巨细。

但癌症治疗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尤其是还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,如果仅仅靠着自己的工资收入,很难负担起这样的花费,因此,此时的他也十分焦虑。好在这个时候,他已经开始有了一点名气,尤其是借着短视频的红利,他也有了更多的粉丝与支持者。

可惜的是,能够治好癌症本身就是现在的一种奢求,在和病魔抗争几年后,妻子还是输给了疾病,癌症还是要夺走妻子的性命。在一次讲课过程中,当他读到苏轼哀悼妻子的《江城子》: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”时,就已经开始哽咽,正是也能为对于妻子的不舍,让他放弃了所谓的文人风骨。

最后一个月,病人长时间卧床的缘故,臀部开始红肿、长褥疮,戴建业和儿子除了帮她擦药、按摩,还会每隔半小时用双手将病人臀部轻轻抬起,保持一刻钟,以便通风透气。

病人无法自理,他和儿子轮流在她肛门里用手掏大便。病人情绪不好,有时恶言相对,他们的关爱依旧,不离不弃……

而随着妻子的去世,戴建业教授也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,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什么执念,也重新回到了自己正常的教书育人的生活轨迹中去,他可以为了妻子放弃自己的文人风骨,因为在现实面前,这些虚无的东西本身就毫无价值,但是他也明白,作为知识分子,他也需要底线,如今妻子已逝,自己站好这三尺讲台便可。

结语

路漫漫其修远,没有谁一路顺畅,从不遇一点崎岖。超脱的人,胜在好心态,胜在顺逆同视的心境,如果太过执着,反而会给自己招致各种麻烦。

就像戴教授新书里一句话,那是他从古人身上学来的智慧:

“笑对人生一切灾难,不以得失而动心,不以寿夭而忧喜。”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